銅是一種比較穩定的金屬,在常溫下不易生銹。要經過幾十年,甚至上的時間才能生成氧化銅、堿式碳酸銅等。氧化銅因形成的顆粒大小不同,呈現出黃、橙紅、鮮紅、深棕等不同的顏色,俗稱“棗皮紅”、“栗子殼”等。
我國金屬鑄幣的一大特點就是有銘文書寫,可以說,每一種錢幣文字的字體各有特征,不同時代的鑄幣銘文,有不同的書寫風格。根據這些特征可檢驗是否為同時代的錢幣。另外,在注重各種錢文特點的同時,還可找出錢文的演變過程和變化的規律。這些規律和特征可以作為鑒定 古錢真偽的依據。
現在許多錢幣學家和收藏者喜歡用聽聲音的辦法鑒定古錢。古錢幣由于質地的原因,年代越久遠,火氣盡脫,氧化越嚴重,擲于水泥地面其聲音也越暗啞。大概來說,先秦時期的刀、布、圜錢均都是啞音。而明代以后的錢幣,距今時間較近,還未受到深層的氧化,聲音則是清脆、響亮。
從版別上辨別古錢主要的辦法是除了多看錢譜之外,要多接觸實物,以熟悉各個朝代的錢幣真品。不但要注意品,更要注意大量的普通品種。因為這些普通品很少偽品,能真實地反映各個歷史時期的錢幣特征。如戰國時期刀布形制特殊,造偽者只好用真品翻砂制造贗品,其破綻在于翻砂鑄造后的錢幣偏小,較為厚重,文字膚淺,銅質粗糙,銹色不對且易脫落。
三觀察錢銹
以上就是給大家介紹的判斷真偽的方法,簡單而有效,大家可以試一下,在這里還是希望大家多多觀察自己的錢幣,別人的錢幣,地攤上的錢幣,多總結,多思考,到時候一眼就可以斷定真假,憑的就是對真錢的感覺。
還有買到假貨也不要氣餒,玩錢幣誰還沒買過假錢,這時候對這種假錢認真觀察,思考,找出其假在何處,親身實踐比別人告訴你一百種方法都強,因為這些東西才是你的,你下一次才不會上當,靠誰都不如靠自己,希望大家都練就一雙火眼金睛。
隨便分享一下古錢幣鑒定的基礎知識,鑒別錢幣的基本依據是古錢的時代特征和個別特征。各個時代的古錢,都有自己的特征。
先秦時期貨幣主要有三大體系,它們是:布幣、刀幣和圜錢。有些空首布特別大,身長連首有五寸,身寬三寸以上的,而且納柄的空心一直通到布身的腹部,肩圓底平,兩面都沒有文字,同農具的鏟接近。這種古布不會是西周以后的東西。
戰國時期布幣在形制上,發生了變革,由空首變為平首,由大變??;布幣的澆口在首端,澆口邊緣因有澆鑄時擠出范外的多銅,呈自然狀態,偽造者卻將偽幣澆口打磨而暴露其幣之偽造大部分的刀幣、布幣無論在形制方面或文字方面,都是自由奔放。